預防保健
生腌一吃一時爽,食品安全要知道→
江湖上流傳著
“吃潮汕生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”的傳說
人稱——“潮汕毒藥”
金黃的蟹膏
在味蕾上蹦跶的大蝦
冰淇淋式的口感
很難不吞口水
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簡單的烹飪 而更高端的食材 在廣東人看來 烹飪都是多余的 所謂生腌 就是把魚、蝦、蟹等海鮮或河鮮 用酒、姜、蒜等調料腌制 冷藏或冷凍后直接食用 愛吃生腌的稱之為“一口上頭” 沒吃過的則紛紛搖頭 “肝吸蟲看了會點贊” “治好十年便秘頑疾” 生腌雖然美味 但關于食用后感染寄生蟲的報道也不少 那么 “生腌”海鮮能吃嗎? 白酒、芥末等能殺死食材里的寄生蟲嗎? 關于生腌,這些你要知道↓↓
生食一時爽,風險一籮筐!
一口生食,具體吃進去多少風險? 除了成為尊貴的廁所vvvvip之外,生腌收獲的,還有“寄生蟲警告”。 當你正在為生腌上頭的那一刻,這些小東西也在為你上頭。 01 細菌感染
生食海鮮、雞蛋等食物,可能感染沙門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創傷弧菌、大腸埃希菌、李斯特菌等致病菌。 它們跟隨生的食材進入人體,可能引起腹瀉、腹脹、嘔吐、惡心、發燒、頭痛等癥狀,甚至出現嚴重的菌血癥、膿毒癥,危及生命。
圖片來源:騰訊醫典
02 寄生蟲?
生魚片、生螃蟹、生貝類等食物均是寄生蟲源頭。 海產品中的寄生蟲以線蟲為主,其幼蟲可寄生于人體消化道各部位,可能引起惡心、腹痛、嘔吐等。 淡水產品的寄生蟲以并殖吸蟲為主,由于生長在與人體差不多的滲透壓下,更易在人體內存活,并可能入侵肺部、肝臟甚至大腦,在人體臟器內游走甚至啃食,并且他們可能會在體內潛伏長達數月甚至數年,風險很大!
03 病毒
諾如病毒也是很常見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,人感染后會導致腸胃炎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癥狀。 此外,食用未徹底烹熟的海水貝類,還有感染甲肝病毒、戊肝病毒等多種病毒的風險。
“殺菌”過的“生食” 也不行嗎? 為了心安理得吃“生食”,智慧的美食老饕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“殺菌”: 搭配蔥姜蒜、辣椒或者芥末 用高濃度的醋、鹽和醬油腌制 佐以高濃度的白酒 ...... 但這些手段真的有用嗎?答案是: 只有心理安慰的作用。 蔥姜蒜、醋、鹽、芥末、辣椒這些調料,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,但并不能殺死已經存在于食材中的細菌和寄生蟲,而且有些嗜鹽菌還就喜歡高鹽的環境,所以這些手段不管用。 而酒精確實能殺死一部分微生物,但問題來了,腌制食物的酒或者飲用的酒,酒精濃度根本達不到殺菌的濃度,寄希望用一口酒殺死這些微生物,終究也是不管用的。 既然配料不管用,那從原材料上下手,咱吃海產品行不行? 也不是絕對安全。 首先,未能妥善保存、不新鮮的海產品肯定是不能吃的,里面含有腐敗菌就能把人好一頓折騰。 其次,海產品中可能含有線蟲,且無論淡水還是海水,都不是絕對無菌的。 總而言之,殺死寄生蟲和細菌,避免風險最有效的辦法,還是得通過徹底、均勻地加熱,如長時間的蒸、煮、炒等方式,才能保證殺滅微生物。
就愛這口“鮮”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規避風險? 對于吃貨來說,要割舍“生食”這一類極致美食,真是太難了,恨不得天天炫! 如果實在想吃,那我們只能建議大家—— 01 盡量不選河鮮 雖然海產品也不是百分百安全,但比起淡水產品,風險還是相對小些,因此實在要生吃,那就盡量選擇靠譜的渠道購買新鮮的海產品。 02 食材足夠“鮮” 食材尤其是海鮮類食材應盡早食用,不建議在室溫下放置太久,也不建議吃隔夜食物。 03 生熟食分開 無論是何種食物,在加工過程中都應該注意將處理生、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等廚具分開,避免交叉污染。 04 上心去體檢 有生食習慣的朋友,還是建議定期到醫院排查一下有沒有寄生蟲感染。 如果出現腹痛、腹瀉、發熱等疑似癥狀,也別自個兒想著喝個酒、吃個排蟲藥就行了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!
來源:綜合自深圳市場監管、深圳衛健委微信公眾號